湖州味道|湖州发电厂的八十七个春秋

来源:华体体育登录    发布时间:2023-11-20 04:40:50

<< Return list

  多年前,我听父亲说:“1936年,年仅13岁的他为谋求生路,与外太公张永兴从萧山背井离乡来到湖州,在湖州潮音桥一老板家学木匠。1946年经好心的北门城门口铁匠店老板担保介绍,挑着木工箱,进入了吴兴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州发电厂前身)工作。”在木工房附近,经常出入厂界西北角围墙边缘厕所旁,在乱石丛中,有一棵碗口大的樟树。又听老工友说这棵树自然生长于民国初年。从我小时候开始,父亲就经常给我讲述他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与企业变迁。

  多年后,1981年12月我退伍回乡,分配进入湖州发电厂工作,父子二代同一厂。聆听长者的述说,坚韧能干的父辈们艰苦创业,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担当起企业未来的发展传承者、发电生产守护者和艰苦奋斗奉献者的重任。1986年12月成立了厂志编纂委员会和编志办公室,在领导的安排下,我参与了厂志编纂的资料搜集工作,去上海徐家汇档案馆、湖州档案馆等地查阅、摘抄企业有关档案资料,了解企业的悠久历史、兴衰起伏的曲折发展过程。

  湖州发电厂位于市郊北门外,坐落在田盛街上,它东起潘公桥桥墩,西至城北水闸殳家湾,东西长约3000米,厂区占地面积42万多平方米。厂址位于田盛街35号,东邻大通桥堍,西接湖州丝厂,北濒城郊大东村,南临龙溪港,与唐代飞英塔隔河相望。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给古老的中华大地撒下了一丝希望之光,国人为之振奋。1912年,吴兴士坤与上海商界人士王亦梅、管趾卿等9人,以“振兴实业,消弭火患”为宗旨,商议集资5万银圆,创办“吴兴城厢电灯股份有限公司”。1914年2月经几度勘察,择定厂址于江渚汇(寿仙桥地段),此处紧邻市区中点,市河沟通其间,既有交通运输,汲取水源之便,又有就近辐射架线,节省投资,降低线亩,开展工程建设,建造发电所和办事处。于1915年12月7日,兴建装机容量234千瓦(86千瓦、148千瓦)的2台蒸汽发电机组,架设12公里的输电线路,投产供电,是浙北地区第一家电力生产企业。从此,吴兴有了新兴的电力工业。

  电力的出现,给湖州的社会生活注入了活力,商务日趋繁盛。洁净、明亮的现代光源,深得商户和富庶之户的青睐。每盏16支光灯,虽月包灯费高达1.2银圆,但要求装灯者仍络绎而至。还有一些丝绸、碾米厂家,亦屡屡要求供给动力用电。公司认为,“吴兴本系繁盛之地区,电气事业尚在萌芽,日后发展,无可限量”;“营业之兴隆,利益之宏博,更可操券而获”。

  1917年,公司确定扩股7万银圆,在北门外殳家湾(现厂址所在地),再建第二发电所。此处离城适中,航道开阔,既有交通、水路便利,水源充盈,更具有展示未来宏图之地。购地3亩,着手筹备,建造厂房,安装400千瓦蒸汽发电机1台,次年机组竣工投产。

  1923年4月12日改名“吴兴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以出租电动机,辅导生产用电知识,试行工厂用电大户优待价等手段,开放动力用电,普及工业用电。从而使吴兴的工业,特别是丝绸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丝绸业出现电力织机,湖州诞生了首家以电为动力的丝绸厂——达昌第二电机织绸厂。鉴于电机织绸出货快捷,品质优良,实为公司发展之所需,厂商纷纷弃手工,从事电机织造。仅2年时间,吴兴1万余台织机中,电机已达4000余台之多,年丝绸产销量约在70万匹,值银3000余万圆,创湖绸产销历史最高纪录。

  从1926年起,公司为推动电力事业发展,又两次扩股28万银圆,依次扩建不相同的型号(132千瓦、200千瓦、80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组3台,在1932年公司装机容量达到了1766千瓦,一跃成为国内二等电厂。同时,改善供电设施,扩大供电区域至北乡农村,在乡村进行电力戽水、电犁耕田等拓展农电事业的开发性试验,电灌面积达五千多亩,当地百姓称此举为“开吾湖农界未有之新事业”。

  在此期间,城厢之丝织、碾米、磨粉和铁工行业的多数工厂,均已先后使用电力拖动机器生产。至1936年,公司发电量313万千瓦·时、售电量218万千瓦·时,年获盈利5.5万元,创历史纪录。由于经营得当,利益丰厚,公司一时声名鹊起,成为国内电业界一家颇有影响的民营企业。

  1929年8月,中华全国民营电业联合会(以下简称“民电联”)在上海成立,公司常务董事李彦士、总工程师沈嗣芳当选为常务委员。李彦士出任第一至第五届常务委员、第三、四、五届副主席,并曾任浙江分会第三届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四届分会主席。随后,1930年4月9日,应世界动力协会主席寇德银之邀,李彦士率“民电联”代表团赴德国柏林参加世界第二次动力大会,并代表“民电联”加入万国电业联合会。

  1932年“民电联”接办安徽芜湖明远电气公司,委托李彦士兼任该公司经理,对其经营不善进行整顿,取得了一定效果。1933年李彦士出任“民电联”创办的南京电业函授学校担任校长,设电学与电业会计两专业,学制一年,先后招生323人,首期学生50人,于次年7月毕业,为电力行业输送专业人才。同年11月,他以吴兴电气公司的名义,向“民电联”第五届年会提交《培养新式会计人才以供全国同业聘用》等三个议案,受到会议同仁赞许。

  李彦士,吴兴人(今湖州人),生于1893年7月26日,卒于1936年3月9日,享年43岁。幼年启蒙于家塾,1903年赴上海求学,两年后,进入青岛大学预科,学习德文。1910年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攻读解剖学,翌年,转入德国柏林大学法律系,主攻法律,兼修理工,两方面均有较深造诣。1916年毕业,获法学博士,同年回国,出任青岛大学德文教师。1918年应北京大学、辅仁大学之聘,任两校德文教授。

  1923年因父病故,李彦士南返奔丧,定居上海。此后,李彦士弃教,致力于发展中国电力建设事业,受聘出任震华电气机械总厂(今戚墅堰发电厂)厂长,主持当时被誉为江南第一大电厂的续建工作。1924年卸职赴渝,担任德国西门子公司重庆分公司经理,筹划自流井开发工程。因水土不服,未几东下。旋即出任南京电灯厂厂长,直至1928年4月与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接管代表王承桓、陆法曾等办理交接手续止。在此期间,李彦士作为其父股东继承人,应桑梓父老故旧之邀,于1926年出任吴兴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常务董事,主持公司工作。在其任职的十年间,公司扩股增资,先后扩建132千瓦、200千瓦、80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3台,使之成为拥有6台机组1766千瓦容量的国内二等电厂。

  李彦士留洋求学,接受新文化思想,善于经营管理。吸取国内外电力企业技术管理经验,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规定:强化内部规章制度,实行24小时供电,严格用电稽查,改包灯制为表灯制,提高了企业经营利润;运用出租电动机,推行两部制电价,辅导生产用电知识等手段,普及工业用电,使湖州的丝织业和粮食加工业、机械五金有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将供电线路延伸至北乡农村一带,进行电力戽水和电犁耕田等农业用电的开发性试验。从而,为发展湖州的电力事业作出了贡献。

  1936年3月李彦士病故,后事难继,公司领导层发生了一场持续年余的权力之争,生产经营已显衰落。1937年11月23日湖州沦陷,公司实权被日伪当局所控制,生产经营一蹶不振,机组事故不断。尤其在侵略者投降的前夕,公司当权者先后4次变卖二台蒸汽发电机组和一台柴油发电机组等一大批生产设备和物资材料,使公司处境更为艰难,岌岌可危。发电量仅为1936年的10.5%,供电区域限于城厢一隅,每日供电仅数小时,灯光昏暗,动辄停电,被用户戏谑地称为“蜡烛电厂”。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湖州光复,陈勤士从大后方返回湖州,以前董事长的身份接收公司。召开股东临时会议,报告资产估值和股权整理结果,修订公司章程,选举产生董事、监事机构,生产一度出现转机。但由于蒋介石发动内战,造成社会动荡,物价飞涨,民生凋敝,使公司从沦陷时期后,损伤之元气未及恢复,又随着陷入膏肓。到了1948年6月,公司已靠举债和预收电费,购买燃料等生产资料,生产陷入极端困难境地。“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尽”。至临近解放,财源枯竭,燃料告罄,公司仅有400千瓦、132千瓦蒸汽、柴油发电机组各一台,铭牌容量532千瓦,于1949年4月20日一度停止发电。

  在生死攸关之际,我百万雄狮横渡长江,直捣的老巢——南京,宣告反动统治的灭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放大军一路南进,迫近湖城。为迎接湖州解放,公司职工自发组织并且开展护厂活动,照常发供电,终于盼到了湖州解放。

  6月13日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军代表陈辉等人接管公司,仅有600马力、200马力蒸汽、柴油发电机组各一台,容量532千瓦,职工75人。军管会委任李承威、章增培为正副经理,组成由军管会代表、经理、职工代表的厂务委员会,领导工友们一起着手恢复生产和整顿工作。1950年对400千瓦蒸汽发电机组进行恢复性大修,对市区线路做全面整修,延长供电时间,架设湖州与菱湖等周边地方的线路,到年底,扭转连年亏损局面,盈利400元(新币),生产开始复苏。从此,公司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发展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各族人民从千疮百孔、百废待业中建设社会主义国家。1951年8月,由国家投资扩建1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一台,次年7月动工,也是湖州有史以来最大的电力建设工程,克服了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给安装机组所需的辅助设备和原材料带来的极大困难。自行革新循坏水泵不用电动机;自行制造分离器、蒸发器等辅助设备;自行解决技术难点、设备缺陷;自行安装调试,扩展生产能力,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生产资金和基建投资。于1953年5月1日投产发电,节约投资8万元。湖州的电力工业由此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公司职工也养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推动企业安全发电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有资产的注入,标志着企业所有制性质的变化,公司在民主改革的基础上,于1951年5月至1953年4月进行股权、产权的登记清理事项。1952年2月18日,吴兴电气公司支部委员会成立,市委任命刘建民为支部书记兼经理,从工人中选拔了首批干部,充实领导岗位。公司还从实际出发,调整管理机构,制订规章制度,使生产经营走上了新的运作轨道。1953年4月28日,菱湖青树电厂并入公司。7月,省工业厅批准公司为公私合营企业,更名为“湖州电厂”。

  从1956年起,为适应当地工农业生产发展对电力日渐增长的需求,湖州电厂在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计划下,全厂干部职员齐心协力,分四期建成750千瓦、1500千瓦、1500千瓦、2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4 台,并将原200马力、600马力发电机组进行外调处理。到1963年底,装机容量6750千瓦,与此相适应,架设6千伏至35千伏等级的湖州至南浔、长兴、杨家埠、双林等周边线路,兴建湖州本厂内升压站、双林变电所,初步构成湖州境内和至邻县的小电网框架,浔震电厂和双林电厂亦于1956年、1962年归入湖州电厂。架设各类等级的农电线千伏安,培训农村初级电工727人,湖州电灌面积在1962年达到近80万亩。线路的延伸有力地支持农电灌溉事业,为农业生产丰收打下基础。

  电力事业的发展,广大职工开展以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为内容的增产节约和劳动竞赛运动,以改、代、拼、接、补的修旧利废办法,解决扩建5台旧机组所存在的设备不足和缺陷,使其到达铭牌出力,并采取用土办法建成一个27米大烟囱、自制小型磨煤机、链条炉喷入煤粉混合燃烧等一批革新措施,起到了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的作用。从1950年到1962年(发供电分离前)的13年间,共上缴国家利润1072万元,为国家同期投资的4.3倍。物资消耗方面,1963年与1954年相比,发电煤耗率由1013克/千瓦·时下降至754克/千瓦·时,厂用电率由13.4%降低至6.5%。湖州电厂由此获得先进指标,于1959年获“全国水电系统红旗厂”、1964年获“全国电力系统勤俭办企业标兵单位”称号,成为电力系统勤俭办企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夏阿其1913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市,党员,解放初期任吴兴电气公司技工,1952年10月被提拔为公司副经理之后,继任副厂长、厂长。1976年退休。

  夏阿其熟悉发电生产的全部过程,精通发电设备性能,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1950年公司对已运行28年之久的400千瓦蒸汽发电机组来更换全部炉管、改进燃烧条件,降低发电煤耗为主要内容的恢复性大修。夏阿其凭借长期从事机械、电力行业的丰富实践经验,动脑子,想办法,在该机组上加装自行设计制造的鼓风机、引风机。改进后的机组,不仅提高出力,改善燃烧条件,而且,使发电煤耗率由上年的2340克/千瓦·时,下降至当年的1583克/千瓦·时,供电时间亦从每天4小时延长到了18小时,取得了机组明显的出力效果。

  1951年8月在省工业厅投资扩建公司1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该机组从上海永安纱厂调拨而来,是英国电气公司1919年制造的产品,不仅设备老化,部件磨损严重,且机上汽水分离器已拆除。对方强调,汽水分离器如要随机拆迁,需要额外支付1000英镑外汇。几经交涉,毫无结果。回厂后,夏阿其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与其他老职工合作研究,反复试验,终于制成了汽水分离器。在建设过程中,他与老职工一起,自制蒸发器和零部件、改进循环水泵、自制全省第一根钢板水泥烟囱,从而使机组于1953年5月1日投产,整个工程节约投资8万元。夏阿其改进的循环水泵,还在1954年的省技术革新展览会上展出。

  1956年3月,湖州电厂改装75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该机系从杭州艮山门发电厂调入,是美国奇异电气公司1914年制造的产品,60赫兹、1000千瓦。省工业厅要求改装成50赫兹、600千瓦机组投入运行。夏阿其带领职工,除对频率、转速,按要求改动外,还针对调速器失灵问题,改蒸汽调节为油压调节,并调换了汽轮机第一级叶片和导向片,对喷嘴裂纹作移位处理,使机组出力达到750千瓦,于1957年3月投入运行。

  1958年3月,又从杭州艮山门发电厂调入一台,抗战前搁置的2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该机组发电机转子接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原拟报废处理。湖州电厂调入后,夏阿其会同技术人员、老职工奋战44天,对发电机作解体检修,寻觅到六处隐患,经历40多道工序,重做绝缘,重绕线圈,消除了接地问题,并于同年国庆节投产。

  据不完全统计,从1950年到1963年的十多年时间里,夏阿其提出并实现较大革新项目70多个,其中12个项目就为国家节约资金24万元,被群众誉为“没文凭的工程师”、“心红手巧的革新闯将”。

  为表彰夏阿其的业绩,1951年5月,在省第一届工业劳动模范大会上,夏阿其被评为二等劳动模范;1952年和1955年嘉兴专员公署两次授于他专区劳动模范称号;1954年9月,在省第二届工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上,夏阿其被评为一等劳动模范;1955年3月,在省第二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夏阿其当选为省总工会第二届委员会候补委员;1958年省人民政府授于他“一五计划”劳动模范称号;1959年出席全国工业等行业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大会;1966年被全国电力工业、水利电力政治工作会议评为先进生产者等荣誉称号。

  随着装机容量的扩大,职工队伍的增长,湖州电厂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继1959年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部后,1962年8月又升格为党的基层委员会。1959年4月,召开首届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湖州电厂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从而初步形成党委集体领导、厂长分工负责、职工民主管理的新格局。同时,健全和完善发供电安全、生产、技术等规章制度,使企业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省电力系统据此先后三次召开现场会议,推广湖州电厂经验。1962年7月3日,省经济委员会批准湖州电厂发供电分离,易名“湖州发电厂”,隶属省电业管理局建制;划出供电工区,另建吴兴供电所。9月26日,湖州发电厂并入浙江电网运行。30日完成发供电分离的人员划分、财产交割。接着按单一发电公司制作经营的特点,设置组织机构,实行三级管理。

  1966年爆发了“”运动,使湖州发电厂的生产和工作蒙受了重大损失。其中1968年5月2日出现的打、砸、抢事件使湖州发电厂停产两个月,经济损失超50万,经历过这一事件的大多数职工从中得到教益,自觉派系活动,坚守生产岗位。1970年10月,恢复党组织生活,选举产生新的一届厂党委会,抓革命、促生产,生产秩序渐趋稳定。

  “”期间,夏阿其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他依然关心厂内的生产建设。1971年在改造5、6号炉为沸腾炉时,原厂房高度不够,掀顶重砌,费时费钱,这时,尚未复职的夏阿其与其他老职工商量,群策群力,提出用千斤顶升高厂房屋顶的方案。用工字钢包住屋顶横梁作为支撑点,用6只千斤顶分段同时顶起的方法,又不影响其它锅炉的正常生产,使该工程无需翻建,终于解决了难题。把200多平方米,60多吨重的混凝土屋顶升高了3.2米,保证沸腾炉改造顺利进行。

  进入七十年代,湖州发电厂设备还是一、二十年代的低压小机组,老化不堪,急需更新换代,几经努力,以维持企业生存与发展后劲。1974年11月8日,经省水利电力局批准,获准拆除所有低压机组,改建1.2万千瓦中压机组1台,并于次年2月开工建设。

  为了节约投资,少花钱,多办事,在建造60米高的圆锥形烟囱,用土方法预先做好预制木板,灌注水泥建造烟囱。由原先做成60米高的圆锥形(内、外)直径烟囱,预制木板模型,需要大量的木材、耽误许多的时间、投入众多的人工、化费更多的资金。烟囱直径下大上小,木工组同事们集思广益,动脑子、想办法、画图纸、算尺寸,改为分段做预制木板,灌注好一段水泥,卸下预制木板,再依据图纸,应用几何原理,缩小原预制木板模型,循环利用木材,加快工程进度又可连续工作,还节省了大量木材、上班时间、人力成本等,同事们群策群力,发挥了聪明才智,得到了建筑设计企业的好评,受到了领导的嘉奖。

  在改建过程中,夏阿其也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除了主机和必须新建的锅炉外,充分的利用旧厂房、旧设备。全厂职工自行设计、制造、安装65吨/时锅炉,自行设计、安装1.2万千瓦机组,于1977年12月30日并网发电。整个工程投资488.97万元,比当时部定投资节约420万元,为节省工程投资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春风吹绿了大地,为中国的崛起、经济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历史的春天。在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基础上,集中精力抓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公司制作任务和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民经济也步入快速地发展的轨道,电力上涨的速度却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一盏盏明亮的灯火,照耀千家万户;为了工农业生产用电需求,提供电力能源,解决缺电问题,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1979年到1990年,每年全面或超额完成电力生产任务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供电煤耗率由1978年的511克/千瓦·时下降到1990年的488克/千瓦·时,居国内同类型机组的前列;实现1692天安全无故事的最高记录,曾被电力工业部和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大庆式企业”,多次被评为部、省、局的节能先进单位和省的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同时,在企业全面整顿、综合治理验收合格后,又相继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坚持做好经常性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为提高职工的综合素养,完成了对青工进行文化补课、技术培养和训练、政治轮训和普法教育,使职工的精神面貌有了可喜的变化,湖州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企业履行国家逐步下放的经营权利,实行厂长负责制,扩大自主经营,按照抓管理、上等级的要求,全方面提高职工素质,加强基础管理,开展企业升级工作,从而,使企业的各项工作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89年9月,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州发电厂“省级先进企业”称号。

  在八十七年的发展历史中,职工发扬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开展修旧利废,技术革新,想方设法,改进设备活动。同时,也为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省煤节电、安全生产和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人都是能工巧匠,个个都是设备的制造者、使用者和修理者,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老一辈的开创者,李承威继承父亲李彦士之业,解放初期李承威曾委任为公司经理,后长期担任主任工程师兼任社会工作的重要职务,还涌现了臧兆熊、沈根才、陈根发、凌时根等一大批能工巧匠,为发电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9年12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电力发展的需要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对电力的需求也慢慢变得大,电力装机容量“上大压小”,向高参数、大容量、大机组方向发展。该厂作为一个容量仅有1.2万千瓦机组的老厂,又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条件、低碳环保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面临新的抉择。九十年代末,大型火电厂不断崛起,小火电不再有以前的辉煌,曾经有过多少辉煌与沧桑,为保护环境和利用能源,被时代所淘汰,曲终谢幕。

  如今,原湖州发电厂区,清末民初由德国人建造小洋房办公楼,60米高的圆锥形烟囱,现已全部拆除,不见踪影了。厂区改建为住宅区,那棵保留下来的百年古樟树,冠幅已达50多米,树枝已伸展至前后二幢住宅,树高达20多米,已超过五层楼房,围径5米多,多人才能合抱。树姿巍峨,树冠广展,树形像伞,浓荫遮地,气势雄伟,遒劲有力,矗立在居住小区的中央。田盛街龙溪港北岸依然保留着输煤栈桥半爿轨道,与南岸的粮食仓库输电线路双铁塔遥相呼应,成为历史的地标,走过了整整八十七个春秋,见证了湖州发电厂的发展历程。

  即日起,您能够最终靠进入南太湖号APP的“看见”栏目,点击“我要分享”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